日期:2025-07-10 12:29:42
一年过半。对上海而言,无论中长期战略任务,还是眼前的发展要务,需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7月7日,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打基础”到“建框架”再到“强功能”,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正迈出新的步伐。
尤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亦体现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在思想上深化认识,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全会上强调的,“抓科技创新,一定要讲效率”。要始终注重创新速度和节点管理,强化创新全链条各环节的效率意识、速度意识,“在起势之前落子布局,在定局之前抢先成势”。
此次全会通过的《意见》,亦强调提升创新效率。其间明确,上海要着眼科技创新全周期,坚持“从0到10”和“从10到0”相贯通,分领域、分阶段加大对创新企业、科研机构的政策供给,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实现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加速。
在7月3日召开的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则着重强调了政策措施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围绕经济运行调度和企业服务,陈吉宁在会上指出,要深刻认识经济工作规律,准确掌握经济运行底层逻辑,把握“周期性”、抓住“窗口期”,紧扣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和根本问题。
体现在微观层面,企业的各种具体经营活动,亦有不同的“窗口期”。面对企业的迫切诉求,政府的回应是快是慢,服务及时与否,影响经营成效,更影响企业感受度和市场的预期。
也正因如此,陈吉宁对在座干部强调,抓窗口期,既是能力体现,更是作风展现。
他表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企业诉求办理回应要更加到位,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实际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动向,“量身定制”做好服务,精准支持企业抓住机遇、在沪发展壮大。
及时性,也包括跟踪评估、实时反应、动态调整。这与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密切相关——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政策要持续有效,就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
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明确,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政策,要加强跟踪评估,定时“回头看”,及时调整完善,从而跟得上实践变化、经得起时间检验。
而在市委全会上,关于创新效率,有一种现象被与会者多次提及:对于新趋势新情况新业态,有时“醒得早、起得晚”,以致错失良机。
强调效率,就是要醒得早,也要起得早,还要动得早。大家都感到,面对技术熟化周期、成果转化周期、产品迭代周期大大缩短和“窗口期”转瞬即逝的特点,这方面要有紧迫感,要建立相关的机制。
针对支持机制,会上提出三条路径:金融促加速、政策促加速、监管促加速。
具体而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这方面的强度要上去,从概念验证到样品样机研制再到商业落地、产业化放大,各环节都要有接力加速机制;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创投基金,要根据创新企业的成长节奏提高投决效率。
政策方面,要针对创新全过程存在的卡点堵点,优化政策服务,创新支持方式,包括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免申即享等。
监管方面,则要在守牢安全底线基础上,强化包容友好,对前沿领域技术创新试点沙盒监管,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
“各类创新政策的设计,一定要把有利于创新加速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陈吉宁说。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努力把创业者从非必要、非紧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时间、精力用于科技创新和扩大市场应用。
换言之,从政府端,应当最大程度在流程上化繁为简、在制度上深化改革,并加以及时、有效、针对性的政策供给和服务,在目标任务、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上始终保持长期性、稳定性、可预期性,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有了这样的好环境,在市场的洗礼中,“醒得早”的创新者、经营者,自然会更自觉地“起得早”“动得早”。
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